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超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吉林大学 会计学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小超学长
专业方向:会计学
初试410+,专业课120+
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我为什么想读研?
对于我这个专业以后从事工作看重的无非三个方面:持有证书、工作经历、还有就是学历。在我看来前两项都是可以通过之后的时间去慢慢积累的,只有学历,如果趁现在不好好抓紧一把,便会永远被钉在我本科,一所普通的211学历上,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打算考取一所985的院校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一方面我对于自己本专业也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本科阶段也在我本专业投入了较多的精力,所以我并不打算跨 考别的专业。
其次呢我是按照校友会的排名,选取了一所排名前二十同时专业也排名前二十的院校,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情况,对别人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个科学的择校方案,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选择院校和专业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个维度:院校的整体实力。如果你只是为了上名校,那么专业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选择一所实力水平和你预期相符合的院校,然后去他们的官网上去查找去年的招生简章,看看在去年各个院系的各个专业一共招收多少个学生,以及各个专业的的报考人数,你可以去跨考该校招收人数多或者报考人数少的冷门科目,难度都应该不会太大。
第二个维度:专业的实力。就拿我专业会计学举例。单单看专业,上海财经以及中央财经,对外经贸都是像清华北大一般的存在,当然以后在就业方面,如果从事和财务相关的工作,这几个大学出来的要比所谓的一些985好得多。那么如果学弟学妹很在乎专业实力,那么最好就在网上搜索一下自己专业的各个院校的排名再去选择合适的院校
第三个维度:就业和定居的角度。如果你不仅仅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还希望自己能够在该城市工作和定居,那么我推荐报考那些有地域优势的学校,即在该地域内,你的院校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顶尖,那么如果你毕业之手,在该城市找工作当然会比较如意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我个人是从三月份考试准备的,像有些科目就需要分阶段复习,甚至你必须要分阶段,数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基础强化冲刺,各大辅导书都帮你安排的妥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庞大的知识体系和难度的巨大。学习他不能像学习政治那么俗称,需要你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基础和强化阶段就是让你打基础的。
我个人英语除了背考研550个单词就是做真题,别的也没有花太多功夫,虽然考的英一。可能因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虽然不能说多好,不过至少四六级都是一次性裸考过的,还是有点基础的,这主要还是看个人需求了,你认为自己英语薄弱就多花点功夫,如果认为凑合就可以将前期时间分配给数学。
对于各个阶段的作息安排各个学长学姐都有他们各自的建议,核心就是你一天至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当然重要的是你必须要考虑到你浪费的时间和你刷手机的时间了。同样是坐一天自习室,有的人有效学习时间是6个小时,有的可能只是1、2个小时,除了你要尽可能去提升学习的效率外,如果你本来就知道自己效率低,那么你投入的总时间就不能低于人家。
举个例子,如果一般人的学习效率是80%,那么他只要在自习室坐上5个小时,就能完成四小时的目标,而你的学习效率是40%,那么你就可能需要从早坐到晚10个小时,才能抵得上人家一天的学习量。当然基础阶段(暑假之前)一天5、6个小时(有效学习时间)是合理的,到了强化阶段,10个小时才是合理,到了冲刺,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身心都会有压力还有焦虑,所以可以适当减少学习量,但是也不能低于7、8个小时,毕竟冲刺阶段,政治专业课都要反复的背这样才能记得住。
●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我个人建议,这个考研的备考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短我觉得不能低于8个月吧,当然是针对考数学的学生了,因为数学前期备考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里,我非常负责任地说明一下,不要轻信B站一些up主的几个月上岸清华北大的这种虎狼之辞,能做到这个的,当然主要在于他自身的实力,用考研政治里方法论的一句话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别人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那些up主自身的基础,学习能力,专注程度可能都是别人没法比的,当然运气也是需要的。如果早就下定决心考研的人,应该不会激进到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去赌自己的未来,当然也千万不要抱着“一定二战”的心理,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你的积极程度。
当然了,备考时间过长也并不合理,会让大家产生学习疲劳,那我个人举例子,我到了后期冲刺阶段,背政治和专业课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崩溃有点坚持不下去的,因为我个人比较讨厌背书,大家能想象后期一整天都在背书的那种煎熬吗?早上到下午专业课,晚上政治,那种枯燥反正我是不想再回味了。
我见过一些二三本的刚刚大一就报了考研班,当然我很佩服他们的决心和毅力了,可是客观来讲,你用四年的时间只留给考研未免有点不太划算,而且效率也稍微低了点。所以综上所属,不多于两年不低于8个月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考研周期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公共课
之前说过了,由于我英语稍微有点基础,所以在7月份之前我只是简单的过了两遍考研词汇,而数学把基础阶段都完成了,我的基础阶段不包括做题,我前期只是听各个名师的课,像张宇老师、汤家凤老师,有关资源其实在b站都会有。有的同学可能说光看视频不会做题,这依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你们也可以自己看视频之余刷一些题目。
找找题感,但其实在看视频的时候,各个老师会穿插一些经典例题,有助于你的理解,这里强调一下,一定要做笔记!!!由于我是数三,有三本书高数、线代、概率论,刚开始学的时候学完一本书,学另一本书,前一本书全忘了很正常,那么如何快速拾起你曾经沉睡的记忆呢,就是需要你精心准备的笔记了,你也可以记一些认为不错的题。总而言之,这个笔记的作用呢,其实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回忆的时间。我个人有着四本厚厚的笔记本,涵盖了我做过的几乎是市面上所有的好题吧,一共1400题左右,自己总结的方法和技巧有700多条。
到了强化阶段,必须要开始做题了,很多人可能在上课的时候,都感觉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那只是表象,那是因为上课的时候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原因,不会给你太多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所以老师会主动给你提供思路,但其实在做题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你自己去想思路,而且还需要你去明白这道题背后涉及到的章节以及考点,这才是后期需要着重练的东西。
而到了9月份,像我这个专业,专业课就必须开始了,不然来不及背,以及有一些学生还要开始政治,所以留给数学的时间不多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只要每天稍微做做题目,这里呢小超学长建议买点押题卷冲刺卷比如汤家凤的决胜八套卷或者李林的四套卷八套卷都不错,这个时候在去攻克一些难题就没什么意义了,主要旨在查漏补缺,重点基础。
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我们专业课只需要一本书,而且不需要买什么辅导书,但是对于所考的还是有相应的重点和侧重点,不需要全部记住。当然我也找了我吉林大学的直系学姐来给我划重点,但是在这之前,我自己先把整本书大略的看了一遍,就当看小说了,但是也不要以为这个过程有多有趣,专业课名字毕竟叫《管理学原理》,都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当然你可以在记忆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象,通过设想一些有趣的场景去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小超学长之前也说了,对于背书非常不擅长,所以只能通过想象一些有趣的场景进行记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而且千万不要以为背了一遍就大功告成,你们到时候就会发现,背完第一遍之后,再从头开始看,会感觉自己从来没背过,这种现象非常正常,千万不要着急,这也就是为什么小超学长建议你们为专业课留足时间,这样你有充分的时间去把专业课背上个四五遍,六七遍,不要觉得没有必要,真正经理过考试的我非常有体会,吉大专业课的考试时间非常紧,需要写的特别多,你一旦花时间去回想就完了,一定要熟练到写的时候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直接写出来。
其他建议
到了冲刺阶段,会有大把大把的人放弃,无非就是感觉自己目标定高了,或者自己的复习效果不佳,再者就是坚持不下去了,但是还有一部分是被同期别的竞争者搞崩心态了。
而现实中搞心态的人其实并不会很多,毕竟都是朋友或者同学,于是网络成了搞心态的人最佳场所,小超学长建议,还是私底下亲自去找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不要加一些乱七八糟的考研讨论群什么的,因为到了后期,这里面总会有人有意识无意识的去发一些特别难的题,然后总会个把人冒出来说题目太简单,这个时候你看到了整个人就不好了,觉得自己很差,放弃考研的想法从此滋生。
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数学方面的难题,毕竟考研数学的难度还不是太大,所以想搞到一道极难的数学题并不难,典型的渠道就是各种竞赛书籍。甚至还有一些对自己要求高的同学会主动去看一些竞赛的书,针对这一现象。
小超学长诚心建议:如果你的备考周期大于一年而且在考研数学已经没有盲点的基础上这个做法非常好,因为确实有些竞赛题会用到考研数学的思想,但是如果你不具备上述的前提,这个做法可以说不满足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你的回报不能够弥补你的付出,像是时间、精力这种,而且,竞赛题毕竟有它需要考核的范围,不可能和考研数学完全一致,而它需要考察的东西考研数学不会去考察考生,所以说,这个做法只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