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任务,运用团属新媒体平台作为青年学子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强化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创新四大举措,探索网络育人新模式。
1、搭建网络育人新平台,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运用网络载体及其影响力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使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团委成立“源˙视角”工作室,由学生骨干及团委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依托“一微两视一站”即“陕能院小团子”官微平台、视频号、短视频平台及二级网站开设“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秦团战疫”等青春战疫专题栏目,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核心。
同时开设“秦‘团’战疫”板块,利用“疫情防控”主题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宣传、推广,持续开展防疫专题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青年典型事迹,传递青春力量。结合建党及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每日一学.读原著”、“100个团史小故事”等专题网络活动。
坚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动网络新媒体工作提质增效,开展“国家宪法日”、“禁毒日”等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二十四节气”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五个五十工程”革命文化宣传等,引导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爱国主义与法治精神。着力建好管好用好新媒体平台,利用“一微两视一站”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和舆论引导。
2、完善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形成合力矩阵
持续深化网络阵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广泛运用新媒体手段,以“一微两视一站”为信息发布基础平台,把学生会、各社团的团属账号纳入到矩阵中进行官微平台优化改革,校团属新媒体为一级平台,各院系团属平台为二级平台,学生社团等创建平台为三级平台,搭建新媒体矩阵,定期推荐优秀活动稿件至主平台,建立内容发布联动机制,形成新媒体工作合力,增强团学工作的知晓面、参与度和影响力,提高育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集中各层面力量以此提升平台吸引力。
目前“陕能院小团子”平台在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单周影响力榜单进入前二十,七次上榜,单周热文榜单进入前三,上榜5篇。聚焦学生专业特长与创新创业结合,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实施办法》,营造良好网络氛围,塑造新时代网络应用人才。
3、聚焦内容创新,提升育人平台思想引领实效
官微平台做到主题推送精品化、原创推送多元化,围绕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重要社会热点事件及共青团工作重点作为网络教育契机,精心策划组织,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打造“校园街访”等线上系列活动;积极打造具有共青团特色、青年特点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创意more”短视频大赛、“能院读书汇“、”主题团日活动投票“等网络原创活动;工作室探索平台创新”四大亮点“:每天精选文章推送;每周互动式奖品活动,提升参与度;每周视频号推出1-3个精品视频;大型活动进行图文、视频直播,运用H5进行活动宣传,充分利用网站、官微、抖音等各类载体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展示校园建设成就,发挥文化宣传和育人功效。
4、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团队力量
由校团委(大学生双创办公室)牵头,成立团属新媒体工作室,注册营业执照,建立团属新媒体阵地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内容完善、运行科学、成效显著的网络育人工作体系。工作室成员赴蒲城县开展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守护朝阳、禁毒专项、公益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双百工程红色旅游宣传等内容的实践活动,荣获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入选”双百工程“红色旅游策划大赛省级选拔赛、“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镜头下的三下乡”全国展示活动,结合专业所长,运用新媒体技术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结合建党百年拍摄微视频《少年》、《青马学员朗诵》并被陕西高校资讯网等媒体报道;拍摄《源远流长—陕能印记(记陕能院长武社会实践支教生活)》荣获陕西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优秀奖,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优秀组织奖;开展团属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引领路径探究及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致力塑造一批新时代媒体应用人才,培育、打造一系列短视频、微电影、官微原创等精品,提高学生创意实践能力与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新媒体技术服务大众,总结实施经验,扩大团属网络宣传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