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分钟跳绳117下才拿满分,是孩子不行还是标准太高?

   日期:2024-10-20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0    

中考1分钟跳绳117下才拿满分,是孩子不行还是标准太高?

8099999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学校都陆续开展了学生运动会,作为中考必考项目之一,跳绳也是大伙儿关注的焦点。但有家长发现,根据国家的评分标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分钟要跳绳117下才能拿到满分,不少家长都觉得这一规定有些太苛刻,不容易达到,对次,记者也进行了一次调查。

小学生每分钟跳绳117次 苛刻吗?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女生一分钟跳绳评分标准中,一年级的同学每分钟跳17下,能够及格获得六十分,而满分一百分,则需要每分钟跳绳117下。

这117下的满分标准,还真是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吐槽,觉得对于小孩子太过苛刻。中午,记者去到了位于大观路的昆湖小学,让小朋友们亲自试验一下,这一分钟跳绳的难度。

记者测试

小学生也能得满分 成年人也有“挂科”

尽管动作幅度很大,姿势也不标准,但六岁半的一年级学生李同学,还是在一分钟内跳了八十下。而有着跳绳经验的三年级的陈同学,成绩就好了不少。

“三 二 一,136下。“

”平时在家里跳绳吗?“

”跳。“

”谁带着你跳?“

”我哥哥带着我跳。”

为了更好的和孩子们做对比,记者也找到了几位成年人进行测试,其中两名不常锻炼的成年人,完成数量在八十次上下,而我们有着健身习惯的主播李林,成绩就相对要好得多。

“三 二 一,170下。“

8099999主播 李林:”跳这么多数还是比较累的,比较讲究技巧,如果中间断了数量更少。“

记者:“你是173,如果小朋友跳一百一十多下感觉行吗?“

8099999主播 李林:”如果平时锻炼掌握技巧不难”

体育老师

掌握技巧并不难 不必盲目追求满分

据了解,由于跳绳是我市中考的必考项目之一,从小学开始,体育课中就会有所涉及。但是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不必盲目追求满分,可以从及格线开始往上努力。体育课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增强体质获得乐趣。

体育老师 王先秋:”像小学的话主要是娱乐为主,成绩不是那么重要。“

体育老师介绍,小学生无论是身体灵活度和学习能力都很强,一般稍加锻炼,大都能达到标准的要求。

看来,对于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训练情况,跳绳的成绩差异也不小。那么家长和老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一标准的呢?

小学生每分钟跳绳上百次 家长称太难

家长们说,孩子既然参加了,都希望能拿到好成绩甚至满分,可满分每分钟117下的要求,别说对年幼的孩子,就是对疏于运动的大人,也有些吃不消。

家长:”一百多下一分钟有点多了。“

家长:“ 比较难,一秒钟要三下了,就是一秒两下都比较够呛。”

家长:“ 小学一年级就算了,还是有点夸张的。”

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这样的标准其实并非无法达到,把标准定高一些,也能促使孩子的锻炼提高,而有着十七年体育教学经验,来自省体育名师娄晓红工作室的陈映春老师,也认为跳绳对于孩子是一项很好的运动。

体育老师 陈映春:”对于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还有下肢的力量训练和全身肌肉紧实,稍微肥胖的孩子减肥都是很有作用的。“

科学方法提高成绩 合理锻炼健康身心

陈映春介绍,跳绳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有氧运动,对于青少年的体质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但由于会运用到身体的众多关节,活动前的热身就变得很重要。

体育老师 陈映春:”针对膝、踝、腕、肘、肩再做特别加强的热身活动。“

而要想取得好成绩,跳绳的长度应当控制在单脚踩住后,手把位于胸部的高度,而跳绳的动作也很有讲究。

体育老师 陈映春:”手的位置应该用大臂夹住肋骨,小臂往外展,用手腕和前臂的力量带动摇绳 。“

陈老师说,根据国标的要求,每分钟十七下就能够及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较为轻松,而一开始锻炼时,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希望拿满分,还是应当循序渐进。

体育老师 陈映春:”只要身体上没有特别特殊的原因,坚持锻炼,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小学生跳绳的好处

▼▼▼

1. 增加肌肉弹性,促进儿童肌肉生长发育。

2. 促进心脏收缩,加快血液循环,强健心肺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

3. 足底反射刺激,增强脑细胞活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开发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4. 加快肠胃蠕动,促进新陈代谢。

5. 训练发应速度,提高空间感觉。

6. 提高观察与判断能力,促进协调性,开发大脑功能。

7. 培养正确姿态,促进腰背挺直,矫正脊柱形态,预防驼背。

8. 增加自信,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获得成就感。

跳绳的注意事项

▼▼▼

1. 做好充分热身、腕、臂、肩、踝、腰、膝。

2. 选择橡胶垫、草坪或土地跳绳,切勿在水泥等硬地长时间跳绳。

3. 舒适且弹性好的鞋子。

4. 切忌全脚掌或足跟先落地。

5. 跳前避免大量饮水。

6. 做好运动后的拉伸与放松。

8099999记者报道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