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将迎首考!北京“新中考”透露了哪些风向标?

   日期:2024-10-06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浏览:0    

2025年将迎首考!北京“新中考”透露了哪些风向标?

近日,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新中考”透露了哪些风向标?关注点是什么?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一起来关注——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教委主任李奕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关注点1: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

中考改革关乎孩子的切身利益和背后的万千家庭。李奕坦言,其实每一次改革都是在“该不该改、能不能改、怎么改”中发现问题、审慎研究、稳妥推进。

李奕介绍,此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北京近几年在中考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孩子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老师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等情况,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关注点2:“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

在“怎么改”上,“我们始终将孩子、家长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作为改革的落脚点,把孩子放在正中央”,李奕说,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就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

北京将以中考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向前影响9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提高不同学科学习策略的针对性,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培养;往后撬动高中教育改革,鼓励特色课程建设,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减轻中考的升学压力,提升孩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注点3:道德与法治笔试开卷 物理实验操作计入成绩

值得关注的是,考试科目中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李奕表示,道德与法治应当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开卷考试不是从书中查答案的开卷考试,而是给出新的情境、新的素材和真实的问题,作答合理即给分。物理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引导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注点4: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调整为考查科目

此次改革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由考试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李奕介绍,考查科目的调整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科目的学科特点、课时安排、课标要求来综合确定的。这4科学习在初中阶段更多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为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将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是促使摆脱应试,回归教学本身,鼓励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注点5:多项措施配套 确保落地见效

《意见》落地实施后,教育教学、考试命题、招生机制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更加值得关注。

李奕表示,在配套政策方面,将修订《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考试时间、成绩呈现方式,以及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等。

在保障措施上,李奕介绍,将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要求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提前结课备考,强化督导评估;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招生机制,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

“目前,我们正在同步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推动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途径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李奕说。

▼▼▼▼▼▼

随着北京中考新政出炉,大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考试科目减少,考试难度会不会加大?会不会把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压力,转嫁到高中阶段?如上所述,此次中考改革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其中“大减法、小加法”说的是学科和考试内容,“多渠道、新载体”指向的是升学方式改革。下面,我们从5个方面解读中考新政,为大家释疑“为何改”,解答“怎么办”。为什么取消小四科?让兴趣带来更优良的升学效果

中考取消小四科,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不用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状态,不用为了“卷”小四科满分,反复刷题、机械记忆。对于家长而言,初中阶段对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的补习需求会大幅下降,可以直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减少考试科目,为学生释放出更多的自主时间。

多出的时间怎么安排?

可以用来培养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这些,才是每个孩子做好初升高衔接的关键所在。

需要提醒的是,将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不学,而是变为水平考试,让学生可以更专注地发展个人兴趣。对于老师来说,不仅不是弱化这些学科,反而是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学科应有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化学和生物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增加对化学和生物的兴趣。

历史和地理老师,可以不再为了高分、满分而让学生反复记忆、大量刷题,而专注于把课堂内容变得有趣且充实,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和地理。

兴趣能让学习发光。学生通常在感兴趣的学科上拥有更好的潜力和成绩。如果让一个喜欢化学的孩子初中拼命卷历史,不仅挤压了他深入探究化学的时间,还可能弄得两科俱伤。同样,一个孩子如果初中对历史兴趣浓厚,他可以花三年时间培养历史素养,将来在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时也会展现出竞争优势。

所以,对于小四科的学习,建议初中生从兴趣入手,将兴趣与升学相结合,为高中选科做准备,也为自己在高考竞争中赢得先机。

数学、物理会更难吗?

重视数理,科教兴国

数学、物理作为必考科目,未来可能成为头部学生的“必争之地”。

据了解,原来中考物理80分里就有10分是实践活动,这部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满分。此次特别强调改成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与此同时,推测中考会发挥数学、物理学科的选拔功能,通过设置综合性的问题和较为复杂的情境,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

曾有专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简单的考试反而是增加负担的。因为当考试区分度下降时,孩子们会为了少丢一分、两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难度适当增加,可以让考试充分发挥其基础教育指挥棒的作用,从头部学生中进一步选拔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学生,而对于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大多数学生其实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建议学生平日里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思维上不能犯懒,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提升现场学习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建模和问题解决水平。

可以预见,科教兴国,注重数理基础,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数学和物理,将来拼的就是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就是真正的学习能力。道法开卷考更容易?反对死记硬背

开卷并不意味着简单。因为未必能在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更别说查找答案也需要耗费时间了。

当然,由于合格考和中考两考合一,所以试卷上肯定会有可以从书中直接搬过来的内容。但是,加强区分度的部分一定是书上没有的内容。考试会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素材回答问题,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将会成为考察的重点,那些过去靠背诵拿分的学生,将会觉得考试变难了。

总之,道法开卷考更加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而不是单纯死记硬背。那些思维活跃、逻辑清晰的学生,而不仅仅是记忆力强的学生,改革后更容易脱颖而出。为何体育分数和频次双增?健康第一,打击速成北京中考将体育总分从40分提升到70分,凸显出对体育的重视。增加的分值,主要体现在了“过程性考核”上。体育改革下沉到低年级考察,增加体育考试的分值和频次,不仅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还让低年级学生尽早参与其中,避免到初三才临时抱佛脚,其目的就是带动和引导学生从小坚持锻炼,积累每天的健康成果。因为,在孩子的成长、学习,包括考试的过程中,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始终是第一位的,有了健康、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孩子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需要明确的是,体育是最不适合速成的,短期过量训练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将体育的过程性考核由10分增加到40分,也让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日常体育锻炼、饮食作息等方方面面。

当然,目前正在进行的四、六、八年级的体育健康测试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考前骨折的学生,只能缓考一周,且没有补考机会。相信教委会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统筹协调后采用更适合的方式,让体测达到应有的目的。 家长和学生如何调整方向?建议做好两手准备

为高中选科做好准备

从学习策略上来看,初中阶段虽然可以选择放弃小四科,但按照北京现行的3+3高考模式,每个学生高考时至少要在这四科中选择一科,有的学生甚至有可能从这四科里选考三科。所以,把学科学习压力完全给到高中,并不是明智的规划策略。

除了走竞赛和特长生路线的学生,建议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不偏科,打好学科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多阅读,多积累,追求全面发展。

关注初升高多元化升学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后科目减少,总分减少,而高中选拔学生的方式可能会增多。改革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坚持多元评价。建立与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

有专家指出,此次中考改革既优化了考试方式和计分方式,也将进一步完善升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考试中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数理特长、科技特长的学生,以后很可能在招生中拥有更多机会。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京城教育圈(综合自新浪微博、首都教育、老马说升学、多知网、京城教育圈等)

徐启建:“天地人和”,中国学校改革的核心问题!县中崛起:9个月创造的教育奇迹!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6个字:爱、激情、执行力我,“潜入”北京十一学校,被李希贵的改革震撼了 | 深度●  窦桂梅:学校的真正危机,来自内部管理●  形式主义“入侵”校园,严重干扰办学!如何解决?

责编 | 未名排版 | 未名

投稿邮箱xiaozhanghui2022@163.com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