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史馆里,一群高中生正认真聆听、记录着工作人员的讲解,通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见证着这所学校的辉煌。在交谈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来自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学校定期组织他们走进高校,在这次活动中,他们还观看了由西工大学生带来的航模表演,与多次获国际、国家航模奖项的学长进行交流,并参观三航博物馆,动手制作了航空模型,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创新素养的养成,离不开一片科学教育沃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的机会,东城一中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通共进,学科知识与创新思维协同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融合、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兼备的时代新人,致力于打造理念先进、质量一流、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实践型、创新型的品牌高中。
下沉高等教育资源
推动阶段衔接
科学教育不只是“上好科学课”,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来,发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目前,东城一中组建了青羽无人机社团、机器人社团、生物医学社团等41个精品社团,学校积极借助西安高校教育资源,挖掘和拓宽育人渠道,探索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育人新模式,与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合作,在高中设立“蓝天工程班”,培养通信工程、无人机、电子工程、计算机及航空航天等方面的新工科人才。
空工大定期派专家、教授来校上课、开讲座,志在培养对新工科领域有兴趣的时代新人;生物医学社团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作,社团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医院临床医生到校进行讲座,志在培养在生物、医学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无人机社团走进空军工程大学,接受专业指导。
“沉浸式”科学教育
构建“科学+学科”的新模式
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需要哪些环节?中国航天发射基地有哪些?系外行星的发现方法有哪些?在东城一中的物理学科节,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用手抄报记录着自己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新发现”。手抄报旁边摆放着写有“中国航天”字样的火箭、长征五号、卫星探测器、太空空间站、航天飞机等模型,同学们利用纸板、木板、一次性纸杯、棉花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航天器模型。
东城一中定期举办学科节,通过实验、竞赛、手抄报等形式,将科学教育融入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学科,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构建“科学+学科”的新模式。
学校注重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东城一中学子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颇丰。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及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有20余人次获陕西赛区一、二、三等奖。在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3人获全国一等奖、5人获全国二等奖、5人获全国三等奖,在陕西省参赛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被大赛组委会授予“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
以科教融合为抓手的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为学校带来了新的生长点。未来,东城一中将继续坚守初心,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东城一中现代化优质教育的新局面。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张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