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9月1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发布会在教育部设主会场,在广东省教育厅设分会场。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欧阳谦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考工作,作为国家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统筹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的综合改革。
各科类本科一次投档志愿满足率均在99%以上
十年来,广东全面系统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广东先后印发《广东省推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方案》《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等一系列文件。
同时,全面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截至2020年底,各地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累计支出109.66亿元,新增学位6.2万个。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自2020年起将拨款标准从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分三档按70%、50%、30%的比例予以补助。实施“强师工程”,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2021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15.74万人。
十年来,广东全面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方面,设置合格考和选择考科目,合格考覆盖高中所有14个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一考两用”,既是学生毕业依据,又是春季高考招生录取依据,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应考压力和课业负担。普通高考考试科目组合方面,实行“3+1+2”考试科目组合,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从文理2种组合,变为12种选科组合,切实增加学生选择权。
十年来,广东全面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2021年起实行新高考,按照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两年来各科类本科一次投档志愿满足率均在99%以上,为近十年最好水平。安排高职院校70%以上的招生计划在春季高考,试点开展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工作,春季高考已成为高职院校录取主渠道。2012年起,在个别高校开展探索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即631模式),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十年来,广东全面深化高校招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2015年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取消体育特长生和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全国性的4个政策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除烈士子女加20分外,其他统一调整为5分。分三步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问题,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2021年有5万多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高考。统筹安排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规模,实施以来累计录取1.3万人。通过实施专项计划,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与全省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机会基本持平。
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仅有四分之一被安排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高考综合改革以来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等主题提问,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张先龙结合本校的改革实践进行回答。
王恩科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全面深入对接高考综合改革,多措并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此,学校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从专业与知识结构客观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来细化院校专业组的设置,充分释放学科专业特色,引导学生依据兴趣、志向以及自身的优势来填报专业。
同时,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一参考客观写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新生入校后,学校持续接力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比如提出思想品德、学业表现、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五大评价模块,校级评价办法和院系评价细则来共同构建“1+N”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评优评奖、学生资助等关联。
“新课程下的高考综合改革,给高中教育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张先龙表示,学校尊重学生选择,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仅仅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被安排的,这样给他们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以极大的空间;强化全面发展,采取“1+1+1”的课程模式,即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强化基础课程、为拔尖学生提供提升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在师德师风、专业能力和人文修养上着力,同时兼顾教师使用教学工具的能力。
摄影:南都记者 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