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后再游韩城
文/牛睿
2005年8月,我坐着长途汽车离开西安,来到渭北高原的东北一隅,一个叫做韩城的地级市。越向北走,地势就越高。山川塬交错,沟梁峁纵横。高低起伏的沟壑,让人领略山川之大,心生壮阔之感。
记得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只去了韩城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景点——司马迁墓祠和党家村。很高兴,还是有收获的,那年初二期末语文考试题是,请介绍一位陕西籍历史文化名人,我就想起了司马迁。
18年后,我真想再去一探究竟,它们到底变了多少。
其实,真正的实质性内容基本和18年前没有太大变化,古朴肃静的太史公墓和安逸归尘的党家村,依旧是我脑海里当年的样子。
这次带学生去研学,更令我深刻认识到司马迁崇高的著史信念,意识到一个人如果拥有坚定的信仰,那就会拿出毕生精力,不计得失地投入到这至死方休的付出之中。
司马迁精湛的才学、正义的品格、巨匠的精神和他晚年孱弱的身体、屈辱的遭遇、血泪的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细品他的一生,震撼且悲怆!
他的老师董仲舒有两句话写得很好,被悬挂在韩城文庙的立柱之上:“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发人深思。一个真正甘于奉献的人不会计较功名利禄,也会看透、看淡那些身外之物。
从党家村和司马迁墓祠出来时,回忆起当年脏乱的马路上黑车肆意超载拉客、当地不售儿童半票这些强买强卖的不合理行为,如今早已荡然无存。宽阔的停车场和游客参观休闲广场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印证。
站在太史公巍峨的雕像前,千年的微风拂过,我想,做好自己,像他一样“幸不辱命”,也是人生的幸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