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静看落日
当地民间相传,宋朝杨排风在王家河沟内某处扎寨守关,有一处“排风寨”之说(没找到遗址),某次在隘口的一次战役,伤亡严重,此隘口处被称之为“鬼门关”。
铜川矿务局王家河煤矿1号井及河东公房一带就是当年的老地名“鬼门关”的地方。
王家河煤矿成立于1957年9月,所属1号竖井位于王益区王家河北路,距川口约7公里的老地名“鬼门关”处(5路车站牌名“1号井”);所属斜井位于距川口约3公里,5路车站牌名为“大桥”附近。王家河煤矿1965年与桃园煤矿合并,称之为桃园煤矿王家河井口,文革时期改名为东方红煤矿团结井口,1969年7月与桃园煤矿分离,称之为团结煤矿,1972年恢复王家河煤矿名称。矿井1984年12月报废关闭。1985年1月,在报废的王家河煤矿基础上成立了铜川矿务局第二建筑安装公司,主要承担矿务局的土建及安装任务。同时还成立铜川矿务局王家河综合厂,综合厂以从事多种经营为主,先后办起了食品厂、机砖厂、养鸡场、养兔场、建筑安装队、农场、沙发厂、保温材料厂、铸造厂、水泥厂、机修厂、硅铁厂、汽车运输队、黄陵店头镇补子沟小煤窑等,1991年综合厂并入二建司。1994年二建司在原1号井位置建造年设计能力10万吨水泥的五级旋风预热器干法旋窑生产线,并成立了陕西华峰建材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1998年底投产。1999年二建司列入桃园煤矿下属公司实施政策性破产,2003年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完成破产,二建司破产后,公司办公区域大门以内的土地、办公楼、库房等建筑全部移交矿务局华峰建材有限公司。2012年响应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陕西华峰建材有限公司拆除了五级旋风预热器生产线。
川口,顾名思义就是山川之口,铜川市王益区的川口就位于漆水河和王家河交汇地带,从老市区的十里长街走到川口转盘,一个路口连接铜黄高速川口高架转盘通向西安、延安方向,一个路口通向王家河。
蓝公房下方铁路护坡已部分坍塌,铁轨上横着一根枕木是在警示着行人注意安全。
距川口约3公里处,5路车站牌名是“大桥”,此处是王家河煤矿斜井位置,河东岸山坡是斜井,河西岸河提边是斜井公房。斜井在1957年10月施工,1959年12月投产,1964年报废,仅生产了4年。
马路边白色的楼房位置是王家河最早的中学,后来搬到老矿部。
站在教堂附近看斜井公房。
住在山坡上私房的老工人,听他们讲王家河煤矿的故事。
对面斜井的位置是住宅区,已建成多栋楼房,是矿务局荔枝园小区,画面中上部最后一栋楼房的后面就是斜井旧址。
这个老工人住在荔枝园小区,斜井报废后,当时负责斜井的回收,他向我指点了斜井旧址的具体位置。
斜井矿井口就在这一带,因为有住户院墙遮挡,没能看到斜井封口的遗迹。
继续向沟内行驶2公里就到老矿部一带,老矿部附近有2座桥,这是第一座。
过了桥,右侧一条岔道以前是王家河粮站所在,也是以前王家河煤矿2号井的位置。
这一带应该就是当年王家河煤矿2号井的位置,听说当年铜黄高速公路在此处高架桥施工时,发现井口不知道怎么样个情况,找了老工人问明情况后才进行处理和施工。
东面山坡的十八孔窑。
兄弟情深,携手到十八孔窑。
请叔伯们吃碗面。大伯90多岁,年轻时力气最大,在私人煤矿挖煤时,别人井下拉煤一趟拉一筐(200斤),大伯一趟拉两筐,最多拉四筐。有一次,井下一个750斤重的“煤精”(和现在挖玉石一样,越大越值钱),几天都没人弄出来,最后是大伯拉出来的。忘说了,大伯饭量也大,一次能吃十个馒头。三叔是王家河煤矿采煤区电工,为煤矿奉献青春。五叔,王家河煤矿井下井口拉罐笼,对矿井门清,煤矿关闭后到了焦坪煤矿。
四叔,在王家河煤矿是绞车司机,矿井关闭后到综合厂,是食品厂厂长,开办食品厂时原料一无所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当时,职工从家里拿来了9个鸡蛋,在食堂借了3斤面1斤糖,做出第一炉蛋糕就开张了,那时面粉还是按人定量供应,想办法到粮食局找人批面粉,担着筐子跑二三十里地到葫芦村买鸡蛋,后来生意做大,每月用面粉2万斤。
2007年4月将社区老矿部桥南、桥北住户全部搬迁,拆除老旧公房,动工建设王家河小区。2009年底,25栋住宅楼基本建成。这是小区桥南大门。
小区桥南大门对面曾经是王家河煤矿的一个小学,1998并入桥北小区附近的矿务局第三中学。
小学位于当地人称之为的娘娘庙内,路边立的文物保护碑是“雷坪寺”。
王家河小区(桥南),小区内环境很好,老工人及家属在老榆树下的广场聊天。
王家河小区桥北。
小河沟西边是王家河小区B区。
王家河小区桥北大门。
与小区相邻的是铜川矿务局第三中学。铜川矿务局第三中学的前身是王家河煤矿中学,1984年铜川矿务局收回王家河煤矿中学直管,更名为铜川矿务局第三中学,2007年前后移交给市上,现学校名为王家河中心小学。
从老矿部左侧川道向王家河村方向进沟,约1公里处就到了铜川矿务局干部学校。干校位于文王山脚下,文王山这个山名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冬季看冰瀑冰挂的地方---葫芦村,就位于文王山上,驱车从这条沟行进上山可以到葫芦村。
1978年6月,铜川矿务局“五七”干校由广阳镇搬迁至此处后,校名变更为铜川矿务局干部学校。1984年4月在此处成立铜川矿务局职工中专,1992年成立中共铜川矿务局党校,2012年12月,矿务局职工中专于铜川技术学院合并,隶属技术学院管理,此地就空闲了。
校区道路树木旺盛,在这一片林荫下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树木、竹林长势很好,似乎一直有人维护。
学校的操场,操场东边一排车库,南边三层红楼不知是当年的教学楼还是宿舍楼。
楼上标志“实验楼”,门前有一堆沙子,似乎在做某种修葺。
主楼西侧圈起一块场地果然有个施工工地,一座楼房主体基本完工,询问工人,此地建的是一所养老院。
养老院的活动场已基本建好。
继续向沟内约500米都到了铜川矿务局精神病院。矿务局精神病院1986年6月建院,1998年3月易名为铜川矿务局精神卫生防治康复中心。
向沟内瞭望,一座大桥跨越川道,这是铜黄高速公路王家河大桥。
从老矿部沿右侧公路行驶约1公里,就到达王家河煤矿1号井。1号井1953年钻探施工,设计产量90万吨,同时也开始从宜古村到王家河煤矿铁路专线的施工建设,1956年10月铁路专线建成。但却在建井中发现王家河煤层太薄不可采,设计产量也改为21万吨(图为王家河煤矿当年的办公楼)。
老工人说,主要采煤工作面煤层厚度0.8米,一些巷道铺设镏子槽后,工人需要爬着才能到工作面,采煤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工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老工人说,厚煤层有1.4米,这部分煤层是从三里洞煤矿煤田划拨过来的,真假未得到考证。
1号井有一个主井,一个风井。主井就在办公楼后面不远处,出煤也上下工人,风井位于沟里面的四十亩地的地方,风井是斜井,除过正常的送风外,也可以上下工人,全是台阶,五叔说从天轮(井架最高处的那个轮子)到井底的高度308米,若从井下爬台阶上来是很累的(图为1号井旧址,现在看到的建筑物是水泥厂原料库和成品库,右上角是当年倾倒矸石的矸石山)。
王家河煤矿1957年9月挂牌成立,1号井1958年9月投产,1984年12月矿井报废关闭,正常开采仅26年,本给予厚望的王家河煤矿实际年平均产量不到15万吨。关闭后的王家河煤矿工人,一部分分流道铜川矿务局其他煤矿,一部分安排到了新组建的二建司和综合厂两个单位(照片中的白色建筑是双面楼)。
老矿工说,腿脚不好住楼房不方便,就住在附近平房,天气好就开上电动车出门晒晒太阳。
办公楼后面的建筑是以前的矿工更衣室及澡堂。
办公楼侧的一排石窑。
石窑二层,常年无人居住,看起来有点破败。
石窑正面,能看出当年还是比较气派的建筑。
当年的王家河煤矿矿区,矿井填埋后建造的水泥厂,水泥旋窑炉也已拆除,现在只剩下原料库和成品库(竖立的圆库)。
水泥窑炉拆除后,厂区基本上就闲置了,厂区大门上锁,前楼有保安看守。
站在石窑二层看厂区。
办公大楼门外就是5路公交车终点站---1号井站,老工人告诉我,这个三层楼建筑是当年的招待所。
招待所后面是职工食堂,食堂前两年拆除了,当年没有瓷砖,基本都是水磨石处理地面,从裸露的水磨石地面看,当年的做的还是很漂亮的。
食堂侧面这一排平房是当年食堂操作室。
食堂后面靠近山脚处有两孔较大的窑洞,这两孔窑洞是当年食堂的储藏室。
这里还住有老工人。
继续往南就进入生活区,包括公房、自建房和单身宿舍楼等等。
一院私房门前比较整洁,还住有人。
房屋主人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儿女都住楼房了,自己不习惯住楼房,一个人住在这儿自在,问用水是否方便,老人说还行。
继续向南,这儿大概矿部前的家属院或者公房,问了几个住户,似乎都说不出公房的名字,沿山坡建有三排房,自下而上历来称之为一排、二排、三排。三排最早的时候有个小学校。
一排
二排
这里的老住户的一院私房,看建筑及院落,当年一定是非常高档气派。
再向南是一处不知当年是家属区还是单身宿舍一排建筑。
进入院落后,蓝砖老房子对面是一排红砖瓦房,估计是后建的。
还住有一些住户,说社区来人做过登记,这一片将拆除开发,他们也期望早日住进新楼房。
砂石护坡和蓝砖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
继续向南有一栋三层楼房,看建筑格局像是学校,估计是当年矿部的一所小学,楼前的空地上不知什么建筑已经拆除。
楼前的空地被当地住户开出一小片一小片菜地。
一住在附近的80多岁老太太在整理菜地,老太太说,每月几百元抚恤金生活,如果搬迁新楼,虽然是优惠价,也没有能力购买。
红楼后面的一幢住宅楼,据说不在拆迁范围,这里的住户也很无奈。
紧挨着的是以前的单身楼。
没人住的单身楼看起来很老旧。
站在公路上看单身楼。
单身楼的马路对面是双面楼,远处建设中的桥墩是合凤高速跨越王家河的大桥桥墩,大致从圪堵村的山头跨越王家河到演池乡的山头,在演池乡与西延高速公路并线。
双面楼当年应该很有名气,现在的5路公交车有它的站牌。
粉刷后的双面楼,从外观上看还比较清爽,但进入大门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双面楼后面,是双面楼住户的一片煤棚。
紧挨双面楼,与之并排的是王家河社区活动中心。
双面楼河道对面朝南方向修建了一个公园。
公园里也能看到煤矿的元素,这些铺道的枕木明显比铁路枕木小一号,是报废的矿车道枕木。
公园沿河东岸依河而建,一直延伸到柳沟口处。
合凤高速王家河大桥的一个桥墩就在公园附近,近距离感受一下大桥桥墩。
公园位于1号井与老矿部之间,附近居民比较多,来此游玩也比较方便。
公园南出口紧邻的是王家河冷库,据说这里曾经也是一所小学。冷库对面是柳沟。
柳沟是王家河矿部附近记忆最多的地方,年轻的时候,常骑自行车到这里踏青、游玩,这是三十多年前拍的照片。
那时山清水秀,小溪中的泥鳅、螃蟹非常多,这是三十多年前柳沟游玩时拍的照片。
这是二十六年前来柳沟游玩拍的照片,看背景人群,游玩的人还是挺多的。
比二十六年前稍晚一些,在大致同一位置拍摄的照片,当年出行交通并不方便,一辆28飞鸽大链盒自行车就是很奢华的交通工具。
二十二年前在柳沟踏青、游玩拍摄的照片。
十五年前在柳沟游玩时拍摄的照片,那时的小溪中依然有许多泥鳅和螃蟹,捉些泥鳅,摸些螃蟹,点堆篝火就搞一下野外烧烤。
去年去了一次柳沟,小溪中已见不到泥鳅,也捉不到螃蟹了,听沟里的村民说,近年来铜川人学会吃螃蟹了,听说螃蟹价高,几乎天天都有进沟摸螃蟹,大概被摸绝种了(照片是十五年前拍摄的)。
后记:对王家河较熟悉的地方大概是柳沟,儿时不识王家河,青年时也只是结伴到柳沟踏青,捉捉泥鳅、摸摸螃蟹,其实并不熟悉王家河煤矿。某日,兄弟勇军说:写写王家河矿呗!为此,也就踏上了探访王家河煤矿之路。今年春节过后,就着手查阅有关王家河煤矿史料,访问王家河煤矿老工人,每逢周末若有空闲就到王家河探访、拍照,想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拍摄有关王家河煤矿的遗迹,虽然很用心了,也只能说是挂一漏万,风雨几十年的王家河煤矿,在每个矿工及矿工子弟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记忆和故事。
文献:《铜川矿务局志》、《铜川市地名志》、《铜川名典大全》。
声明:本图文除标明出处的文字和照片外,均为作者的原创,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凡未经权利人明确授权,转载文字内容及照片均属侵权行为。转载本图文内容(包含部分文字及照片),请与作者联系。
作者:刘海民,网名:静看落日,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铜川分行,是一个喜欢周末背着相机四处游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