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东泰安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日期:2023-02-24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浏览:11    

2022山东泰安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需要语文中高考真题和复习资料的朋友,你可以直接点击本试卷后面的链接,我的公众号里面有近六年的精心校对的题目,直接复制。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置身于冰窟(kū),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qíng)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B.那个年轻的纤(qiàn)夫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dào)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C.一绺(liǔ)绺灰白的鬈(quán)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D.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gōu)着身子进我家来……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接舌:这东西这么好吃?!B.当我感到惊惶失错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C.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D.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既,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B.父亲老实厚道低三下四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C.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D.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C.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D.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例如《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B.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激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D.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编辑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均选自这部诗集,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主题都控诉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B.中国文化崇尚“和”,“和”体现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与“和”有关,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等。C.《水浒传》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的。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①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③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第③自然段各句的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④②⑤⑥①③ B.②⑥⑤①③④ C.④⑥⑤①②③ D.②⑤⑥①③④

8、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主要说明春夏的物候,又介绍了秋冬的现象,使用了时间的先后顺序。B.选文说明的四个因素对物候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使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C.选文先说明华北地区的物候,又介绍了华南丘陵的现象,使用了由北到南的空间顺序。D.选文先说明了国内的物候现象,最后又介绍了国外的现象,使用了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

9、下列对第②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B.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字C.作比较 举例子 引用D.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10、下列诗句内容没有体现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如上石何 安求其能千里也B.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1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C.帝感其诚。(被动句)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C.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16、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C.“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D.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第2卷 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诗经·关雎》)(2)子夏曰:“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3)月下飞天镜,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4)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杜甫《春望》)(5)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8、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忠爱清雅,仰知廉耻。千百年来,先祖濂溪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励志名句,高度概括了为官之德与为人之格,使廉洁慎独文化由民间信条变为一种传统文化,并以一种别样形式发扬光大,形成培育个体清雅廉洁的人格范式,成为(1),展现了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一面。先祖濂溪公一生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媚权贵,不惧权贵,他洁身自爱的人格和洒脱的胸襟激励着后贤,他辞职力争、不冤杀无辜的典故传为佳话。正所谓:(2),濯清涟而不妖濂溪风范继世长。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用简洁的话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既 至 吴 淞 从 守 西 炮 台 与 部 卒 同 饮 食 卧 起 以 力 战 相 勖。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性刚果。 (2)及东炮台陷。 (3)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4)曾不少却。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

23、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4分)

七、(1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报国无门空遗憾 生不逢时 辛弃疾

①有人说,南归后的辛弃疾虽未能重上战场,但他依然在战斗,只不过那是一场内心之战,是意志与情绪的交战。无法报国杀敌,仍显英雄本色。

②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辛弃疾,他留下的经典词作数不胜数,是宋词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与苏轼平分秋色。但苏轼写豪放词,倾注的是意境,而辛弃疾倾注的是心境。苏轼写英雄,是在写历史;辛弃疾写英雄,是在写现实,写人生。

③狂放时,他写: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金菊对芙蓉·重阳》)

④失意时,他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⑤英雄迟暮,他写:倦客新丰,貂裘敞、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倦客新丰》)

⑥明明是国之大侠,偏偏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却是辛弃疾个人的大不幸。

⑦辛弃疾很推崇陶渊明,但他对陶渊明的理解,相当独特。

⑧他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在他眼里,隐居乡间的陶渊明跟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一样的风流人物,只是人生境遇不同罢了。这怎么看都是常年赋闲乡下的辛弃疾的自况。借他人境遇,浇心中块垒。

⑨从1181年冬天,他41岁时遭到弹劾罢官起,直到去世的20多年时间里,除了偶有两三年被起用为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之外,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家中栖居。

⑩他把这个后半生的家,命名为“稼轩”。你拿起他的词集,翻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扑面而来都是这样的意境:愁、酒、剑、白发……

⑪待到时代需要英雄时,英雄早已老去。

⑫南归整整40年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上前线的机会。此时,南宋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试图发起对金国的北伐。1203年,韩侂胄征召63岁的辛弃疾出山,出任浙东安抚使。

⑬尽管年纪大了,尽管蛰伏半生,但辛弃疾仍是整个国家最清醒、最冷静的主战派。他未被周遭叫嚣北伐的氛围冲昏头脑,而是上疏建言,北伐应进行精密的筹备,从士兵的训练、粮草的供应,到军官的选拔,都要力求完善,不能草率,否则将功亏一篑。

⑭开禧元年(1205),65岁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期间,他登上北固亭,写下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⑮这首词中,辛弃疾流露出深深的纠结:一方面,他以廉颇自喻,说自己虽老矣,仍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提醒韩侂胄,千万不要像以往的北伐一样,草率出兵,以致遭遇重创。

⑯任何年代都不缺邀功自赏的人,缺的是清醒自守之人。在主战派当权的岁月里,辛弃疾仍然遭到了弹劾。开禧北伐如期进行,辛弃疾却已辞官在家。

⑰战争的结果不幸被辛弃疾预见,南宋因为军事准备严重不足,先胜后败。韩侂胄想再把辛弃疾请出来,作为抗金的一面旗帜。这次授予辛弃疾的职务是枢密院都承旨,一个相当重要的军事职位。当皇帝的任命诏书到达江西乡下时,辛弃疾已经病重。他没有赴任。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符号。

⑱开禧三年(1207),67岁的辛弃疾病逝。临终之际,他还在大喊杀贼!

⑲可怜辛弃疾,至死,他的故乡山东仍是沦陷区、收复中原,魂牵梦萦,无期更无望、他越是不曾认命,生命的悲剧色彩就越浓烈。凡人无力,我们能抱以同情;但英雄无力,我们又当如何呢?

⑳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 (选文有删改)

24、选文第⑥段加点的词语“大幸”和“大不幸”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理解。(4分)

25、选文的第⑦⑧段中,辛弃疾为什么要把陶渊明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4分)

26、选文引用了辛弃疾的多首词作,请概括总结这一写法的妙处。(4分)

27、文末说:“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4分)

八、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司马迁(2)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3)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A 7A 8B 9D 10C 11D 12B 13A 14C 15A 16D

17、 寤寐求之 博学而笃志 云生结海楼 家书抵万金 飞来山上千寻塔 衡阳雁去无留意 云归而岩穴暝

18、 延续家族繁荣发达的精神支柱。 出淤泥而不染莲花品格传家远。

19、(1)大地干涸龟裂,人们无处寻找水源。一个人打开了厚厚的书本,惊奇地发现,在书本中央,有一泓清泉,水中还有蹦跳的鱼儿。(2)书籍才是滋养人类的营养品,那里有丰富的宝藏。

20、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

21、 性情,性格。 到,等到。 全,都。 后退,退却。

22、(1)道光壬寅年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2)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

23、(1)刚毅果敢。(2)忠于职守。(3)忠贞爱国。(4)英勇无畏,不怕死。(5)与士卒同甘共苦。

24、“大幸”指的是辛弃疾作为著名豪放派词人,创作了许多名篇佳作,对中国文学贡献很大。“大不幸”指的是空有一身好本领却不能上阵杀敌、为国效力,至死也没能实现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

25、辛弃疾虽像陶渊明一样赋闲在家,但是他的理想并不在田园,他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可惜的是他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机会,这是辛弃疾借陶渊明和诸葛亮来诉说自己的人生境遇。

26、(1)用辛弃疾的作品说话,避免了作者个人主观情绪过多地直接在文章中流露。(2)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辛弃疾,把握其情感,理解其心声。

27、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强烈愤慨之情,表达了对英雄的同情,对英雄所处时代的批判,突出了主题;从结构上看,收束全文,呼应标题,使结构完整严谨。

28、作文略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真题,请见2022山东泰安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