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检测

   日期:2023-02-06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浏览:6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检测

2022-2023学年九十五中开学检测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

1. 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

①卫星②流星体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因此①、②符合题意;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已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③不符合题意;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按航线飞行的飞机不是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不属于天体,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为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的亚丁港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执行任务的临沂舰也被比作是“诺亚方舟”。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夏季 顺风顺水 B. 冬季 顺风顺水

C. 夏季 逆风逆水 D. 冬季 逆风逆水

3. 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A. 纽芬兰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舟山渔场 D. 秘鲁渔场

【答案】2. B 3. D

【解析】

【2题详解】北印度洋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由图示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的航线可知,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动,与护航编队航行方向一致,顺风顺水,故最佳季节是冬季。B对,ACD错。

故选B。

【3题详解】结合图示海陆位置可知,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海底大量营养盐类,故浮游生物多,吸引了大量鱼类。秘鲁渔场是上升补偿流形成的,与索马里渔场成因相似,D对;北海道渔场、舟山渔场、纽芬兰渔场均是寒暖流交汇好形成的,故ABC错误。故选D。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

5. 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近地面的气压乙处高于甲处,则判断乙处盛行下沉气流,而甲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流由乙流向甲;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故高空的水平气流由甲流向乙,热力环流呈顺时针,可知环流应由甲→乙→②→①→甲。故选B。

【5题详解】根据图示等压面形态,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正确。但不能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A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①处气压比②处低,C错误。甲地是高压,不可能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8.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6. A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7题详解】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8题详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区域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 气候干旱,多内流河 D. 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

10. 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春季凌汛时间提前 B. 冬季凌汛时间提前

C. 春季凌汛规模变大 D. 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答案】9. D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河流发源于北侧,西侧和东侧,说明该地北、西、东侧高,中间低,A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B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属于外流区,C错误;北部纬度较高,长冬无夏,结冰较长,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一般来说,凌汛发生的条件有二个条件,一是河流存在结冰现象,二是河流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读图分析可知,该河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期,读图分析河流的水系可知,四条河流中甲、乙、丙三条河流都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产生凌汛现象;丁河段的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故会产生凌汛现象。故选D。

【11题详解】凌汛一般是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发生,发生于由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游早于上游,解冻时上游早于下游,。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一旦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就容易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现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快,上游解冻期提前,导致凌汛现象提前,但不会影响凌汛现象的规模,A正确,C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河流封冻期推迟,因此冬季凌汛时间也会推迟,但不会影响冬季凌汛的规模,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甲、乙功能区和城市主导风向分别是( )

A. 工业区、住宅区、西南风 B. 住宅区、工业区、东北风

C. 工业区、住宅区、西北风 D. 住宅区、工业区、东南风

13. 下列城市规划的理由,正确的是( )

A. ①处建钢铁厂——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 ③处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城市地价低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图中甲功能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主要分布在中心商业区的周围,可判断是住宅区;乙功能区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远离中心城市和居民区,可判断是工业区;且乙功能区是西北-东南向延伸,说明城市盛行东南风或西北风。选D正确。

【13题详解】①处靠近居民区,不宜建钢铁厂; ②处靠近河流,建大型仓库易污染水源;③处靠近大学城市,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④处在居民区,建食品加工厂——劳动力丰富,且接近消费市场。选C正确。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问题。

14. 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

A. 男性比例降低 B. 女性比例降低 C. 青壮年比例降低 D. 村中心人口减少

15. “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技术进步缓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

A. 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 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 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14. C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由题意知,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指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故最科学的表述是指农村青壮年比例降低,而不是男性比例降低、女性比例降低、农村常住人口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作物播种面积减小,①正确;机械化水平会提高,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耕地低效益无关,③错误;农民老龄化,不利于新技术的普及,农业技术进步会比较缓慢,④正确。综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耕地流转将会带来某种农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专业生产程度会提高,B正确。农产品的种类不一定丰富,A错误。市场预测会更准确,农产品价格波动减小,C错误。农村劳动力会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人口依然会流向城市,D错误。故选B。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如图为杭州市郊区某“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该园采用智能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这种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 提高渔业产量 B. 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C. 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8. 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地采用小型分散式发电站的最主要优势是

A. 地形平坦开阔 B. 靠近消费市场

C.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 D. 太阳能资源丰富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渔光互补”产业模式的优势。根据材料,这种生产模式是利用水域养鱼,利用水面空间进行太阳能发电,形成立体利用空间模式,最大优势是对水域或上面的空间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D对;不能提高渔业产量、不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不能提升农业技术水平,ABC错。故选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采用小型分散式发电站模式原因。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模式采用小型分散式的最主要原因是发电供给园区自己消费,靠近消费市场,中东部能源消费量大,B对;地形平坦开阔不是采用小型分散式发电站的优势,A错;光伏发电技术没有差异,C错;中东部地区太阳能不如西部丰富,D错。故选B。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法国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 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 B. 夏季,积雪冰川融水

C. 秋季,山区地形雨 D. 冬季,地下水

20. 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 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B.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D. 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

21. 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

A. 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 B. 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

C. 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D. 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答案】19. B 20. D 21.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河流补给以及流域开发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9题详解】该区域春季的气温还比较低,积雪和冰川的融水量还比较小,因此春季的水位不是最高的,故A错误;罗讷河上游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其主要河流补给为积雪和冰川融水,故C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的罗讷冰川,该处海拔较高,积雪以及冰川积存量比较大,每年的夏季气温较高,积雪和冰川会大量融化,积雪和冰川融水量比较大,因此可知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和冰川融水,可知D错误,故B正确。

【20题详解】罗讷河流域开发前,该河流还未修建大坝,故A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里昂上游地区的河段夏季水位最高,其他季节水位较低,可知其水位季节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可知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中上游的里昂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故C错误;读图可知里昂的上游地带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该沼泽对所在区域的河流具有较大调蓄作用,具有削弱洪峰的作用,故D正确。

【2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流流域内人口数量较多,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讷河所在的区域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域内降水量较大,河流的平均径流量比较大,且该河流的上游地带流经高山地带,多峡谷地貌,河流的落差比较大,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这些为该河的梯级开发提供重要的先决性条件,因此可知该河成为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是因为河流平均流量大,流域内多高山峡谷,故B正确;流域内发达的农业与该河流成为梯级开发之最的关系不大,故C错误;法国发达的经济,科技水平高,是该河成为梯级开发之最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C. 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

23.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 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不明显

C. 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环流形式不同

D. ①→②→③→④→⑦气候类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根据甲气压带的位置,可以断定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其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的夏季,B项正确。

【23题详解】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属于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气候⑤在北美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比不如亚洲同纬度强烈,因此没有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⑥为温带季风气候,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②—③—④—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热量,C项正确。

王老师某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示意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24. 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 5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9小时

25. 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 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 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 起飞地和降落地的经度差异

【答案】24. B 25. D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旧金山位于西八区,与北京时间时差为16小时,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时,旧金山时间为1月1日00:15-16小时=12月31日8:15。由材料可知,到达旧金山时间为12月31日19:20分,因此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19:20-8:15≈11小时。B选项正确。A、C、D选项排除。故选B。

【25题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同一纬度上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早西晚产生时差,旧金山与120°E经度不同,故地方时不同,且两地时差16小时,因此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所以D正确。与飞行方向、半球位置和公转速度快慢关系小,A、B、C可排除。故选D。

【点睛】两个时区标准时间(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同减异加,东加西减。“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异”则相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6.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圈层结构中,甲以上是______,该范围内存在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______(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______。

(2)乙处地质构造是______,我国渭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______(写出地质构造名称)。

(3)丁表示的地质作用是______。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_(填字母)类岩石,其具有的突出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4)④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也可能会导致_____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5)描述图中A处所示地貌形成过程______。

【答案】(1) ①. 岩石圈 ②. 莫霍 ③. 加快

(2) ①. 背斜 ②. 地堑

(3) ①. 冷却凝固(喷出冷凝) ②. b ③. 有化石 ④. 有层理结构

(4) ①. 可见 ②. ① ③. ③

(5)上游侵蚀作用形成的泥沙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流出山谷后因河道变宽,流速降低,泥沙沉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圈层结构、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受热过程、地貌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结合不同情境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地球圈层结构中,甲处有岩浆分布,为软流层,甲(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该范围内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莫霍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加快。

【小问2详解】乙处岩层向上弯曲,则其地质构造是背斜,图中为背斜谷;我国渭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断层中的地堑。

【小问3详解】丁处岩浆向上运动形成岩浆岩,故丁表示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即b类岩石,ac均为岩浆岩,d为变质岩。b类岩石(沉积岩)其具有的突出特征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常含有化石。

【小问4详解】④为太阳辐射,其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使得大气中烟尘弥漫,可能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应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烟尘弥漫也可能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加,即③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小问5详解】图中A处为山前冲积扇,是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形成的泥沙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流出山谷后因河道变宽,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2)分析乙地地表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的补给量;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影响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

(2)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降水稀少。

(3)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

(4)赞同。理由: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4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反对。理由: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环境的恶化等。(8分,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沙漠景观形成,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分析。区域工业发展,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详解】(1)读图可以看到,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较低。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盐度较高。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导致两侧盐度差异明显。

(2)根据图例,乙地地表景观是沙漠。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分析。该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降水稀少。

(3)甲河河口地貌是河口三角洲。甲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水流减慢。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4)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所以赞同。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大气环境的恶化等。所以反对。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