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温州人写了本最牛“高考宝典”,考生几乎人手一册,相传皇帝亲赐书名

   日期:2023-02-05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浏览:8    

宋代温州人写了本最牛“高考宝典”,考生几乎人手一册,相传皇帝亲赐书名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伊洛微言持敬始

永嘉前辈读书多

这个周末,又一批学子将迎来人生重要的高考。

古时候,科举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堪比高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那些教育不够普及、资讯不太发达、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手上掌握一本关键参考书显得尤为重要。

就在南宋时期,温州曾经出过红遍全国的最牛“高考宝典”——《永嘉先生八面锋》(以下简称八面锋),对古代的学子来说,可谓是一用即有奇效,甚至流传到海外日本等国家。

这本书曾经有多流行?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该书封面上,赫然写着:

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

而伴随着“永嘉学派”的兴起和《八面锋》等书籍的流行,温州子弟在考场上所向披靡。南宋一朝,温州一隅,居然出了1000多名进士,这在当时是一个奇迹。

以至于当时人攻击“场屋之权,尽归三温人”——“场屋”指考场,“三温人”指陈傅良(1138—1203)、徐谊(1144-1208)、叶适(1150-1223)。

“八面锋”后来还发展成一句俗语,用以比喻一种能应付各种世态人情的手段。

   “高考宝典”八面锋   

《八面锋》,又叫《永嘉先生八面锋》,一共有十三卷。未署作者姓名,仅称“永嘉先生”。

那么永嘉先生到底是谁呢?明代金石学家、藏书家都穆认为,南宋温州时期陈傅良、叶适,当时都被尊称为“永嘉先生”。相传这本书有可能是这两人当中的一位所写。都穆研究称,书中大多是陈傅良平时所说的内容,因此“其为陈氏无疑也”。《四库全书》把本书归为陈傅良所作。四库全书还考证认为,或许是因为这是一本应试之书,专言时务,用于揣摩考题、预拟程式以及应试作答,本意不在著书,故未署名。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此书取材于诸多名家的科举之文,其中还有南宋温州状元王十朋、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等诸多名家的科举文章,很可能是永嘉学派的继承者,根据叶适、陈傅良等人的策论,综合名家“成功的试卷”作为范文,编辑而成。说他是“考试辅导书”、“高考宝典”并不为过。

都穆在跋记中赞叹:宋南渡后,经学之盛以永嘉为首……如是书者,诚天下之奇宝。

《八面锋》一度流行到“人持一册,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风靡一时”,甚至流传到国外。

那么,此书为什么叫八面锋呢?据说是宋孝宗赐名,出处源于苏东坡的读书方法:有士子问科举考试的方法,东坡告之,读书要“每次作一意求之”,以读史为例,分为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贷诸条目,如同“八面受敌”,分别研读,一一读透,恰似“八面出锋”,各个击破,无不迎刃而解。

清代陈春在《永嘉先生八面锋》一书的跋文中说:“物之不可犯者锋,锋而至于八则面面相当,往无不利。”

“网红高考名师”叶适陈傅良

八面锋盛行的背后,是永嘉学派的兴盛。

永嘉学派是以倡导经制事功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流派。因为主要成员都是温州人,故名永嘉学派。它与以朱熹为首的道学派和以陆九渊为首的心学派鼎足而立,在南宋思想史上有相当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薛季宣、陈傅良和叶适等。

《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说:“朱子喜谈心性,而季宣兼重事功,其后陈傅良、叶适等相祖述,而永嘉之学遂别为一家。”永嘉人薛季宣以“制度新学”立兵制大体,陈傅良以“永嘉文体”开“乾淳”文风,叶适则集“制度新学”和“永嘉文体”之大成,并以经学打下了永嘉学派的底子,即在程朱理学用力于心性之时,永嘉之学讲经世致用。

其中的叶适与陈傅良,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网红高考名师”。

两位名师有多红?宋宁宗庆元三年,有人攻击“场屋之权尽归三温人”——能不能在考场上有成就,全看在三个温州人陈傅良、徐谊、叶适身上。

特别是叶适和陈傅良,《宋史》记录宋宁宗庆元二年,吏部尚书说,“叶适《进卷》、陈傅良《待遇集》,士人传诵其文,每用辄效”。

陈傅良和叶适,都曾执教于稚新塾(今鹿城区禅街八中一带)。

禅街温八中校门口

晚清温州著名学者孙衣言,曾写下“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楹联,他骄傲地介绍,“吾乡南宋时学者极盛”,陈傅良和叶适写了很多被称为“场屋文字”的名作。

他认为,陈傅良尤其擅长“场屋文字”。

隆兴元年(1163),当时才二十几岁的陈傅良,在永嘉城区南湖塾(今鹿城区茶院小区附近)授徒,从者数百人。历乾道、淳熙约20年,讲学、文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尤以太学诸生著。他所著的《待遇集》、《城南集》研习科举程式文之作,当时士人“人争诵之”,引发“追星”式的轰动效应,“时文靡然由之一变”。

当时称应试之文为“时文”;应试之学为“时学”;应试本身就是“时务”。陈傅良以其在时文方面的创新,对南宋科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全新的时文文体,被命名为“永嘉文体”。宋末《论学绳尺》一书称,“止斋之论,论之祖也”。后有《止斋论祖》传世,它所提供的“论诀”写作模式,甚至影响波及元、明两代。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祝尚书在《宋人别集叙录》中认为,陈傅良早年所作揣摩科场程式之文,虽不为本人所重,但后世流传极广,影响甚大。

END

参考资料:

《叶适与永嘉学派研究》李冬君  

《永嘉先生八面锋的几个问题》 辛更儒

编辑:汤琰琰

美编:王艳艳

识别二维码关注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