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三皇五帝”之说,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版本认为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为“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史记》版本认为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当然还有其他的版本。
其实”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是太古时期为人类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具体指代谁,哪个版本更可信,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此,这里我们就按照《史记》版本解读,看看五帝都是什么样的人。
一、五帝之——黄帝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首先介绍了黄帝的身世、姓名,因为哪怕是很久很久以后,许多劳苦大众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所以那时候黄帝就有名有姓,说明黄帝不是一般人,而且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说话,年幼的时候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少年时期诚实勤勉,成年后见多识广能明辨是非。
黄帝的居所在轩辕,名字轩辕由此而来。嫘祖,也是中国太古时期传说中的人物,发明了养蚕。嫘祖为黄帝生下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后代都开创了自己的时代,问鼎天下。
黄帝轩辕当时,神农氏的力量日渐衰落,各诸侯不再听神农氏的,互相攻击争抢地盘,給百姓带来很大的灾难,而神农氏对于这种情况却无力回天,毫无办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轩辕氏于是就对内提高自身的品德修为对外整顿军队,梳理五行之气、播种五谷,安抚百姓、考察各地的治理情况。“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从字面上看是驯化熊、罴、貔貅、貙虎这些猛兽在阪泉和炎帝打仗,这里的貔貅说的是现在的熊猫,熊猫虽然吃竹子,但它是个肉食性动物,甚至还拥有着肉食性动物中最强大的臼齿,据测算熊猫的静态咬合力在食肉目动物排名第五,仅次于狮子,所以熊猫在古时候称为“食铁兽”,毕竟竹子那么硬,没有一口好牙肯定是不行的。
熊罴貔貅貙虎其实这里的神话色彩就非常浓厚了,试想一个凡人,指挥着一群野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和敌军厮杀,这场面光是想想就很混乱。按史学家的正解来说:黄帝收服了很多其他部落,这些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有的部落的图腾是熊,有的是罴,有的是貔貅、貙(chu)、虎等等,黄帝收服了这些部落,收编整顿后变成自己的战斗力量,带着这些像猛兽一样的战士,去攻打炎帝,这样的解释更为合理。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经过华夏第一战——阪泉之战,炎帝部落落败并臣服于黄帝,但是蚩尤部落还是不听话,于是就有了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于是各部落都尊轩辕氏为天子,代替了神农氏,称为黄帝,所以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轩辕氏代替神农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仍有不顺从的部落,黄帝于是“从而征之,平者去之”,就是前去把不听命的部落平定,平定之后就离开,继续开疆拓土,开山修路,为了使天下安定,自己从来没有过上一天安居乐业的生活。黄帝这时处于“马上打天下”的创业时期,一直都是戎马生涯。
黄帝死后,埋葬在了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被推举为首领,这就是颛顼帝高阳。
《大戴礼》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宰我问孔子:“听说黄帝活了300岁,那请问黄帝是人还是神,怎么会活了300岁这么久”。孔子答道:“黄帝一生勤劳,尽心竭力,在其一生中人民得利一百年; 黄帝死后人们像敬畏神灵一样敬畏他,继续沿用黄帝制定的各项规则,又一百年;人民仍然遵循他的教诲,仍然受到他教化的影响,又一百年,所以说黄帝直接影响世人达三百年之久。”这也是从侧面描写黄帝的万世之功,给后人带来的影响之深渊。
二、五帝之——颛顼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颛顼名叫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静”即平静,“渊”即深水,正所谓“静水深流”,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实则内有乾坤,太史公用词之刁钻、达意之精准,简直令人头皮发麻、大腿拍红。颛顼性格深沉稳重,有谋略,通情达理,因地制宜来种植草木养殖牲畜,顺应自然,依据鬼神制定礼义,理顺五行之气教化万民,并诚心诚意祭祀天地。在颛顼的治理下,领土迅速扩张,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是山川、草木,大大小小的神灵,凡是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归顺的,使用夸张手法对颛顼个人和他的功绩进行了歌颂。
三、五帝之——帝喾
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颛顼的侄子,高辛,当上了部落首领。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这里像颛顼那样,对帝喾的人格魅力和丰功伟业的赞誉,讲帝喾天资聪明、无私奉献、仁德爱民等等,而且为人处事合乎时宜、顺应天意,穿的衣服不过于华丽,跟普通士人没什么区别,说明帝喾的行事公正、廉洁,同时治理天下像饮水灌溉农田一般,不偏不倚,正因为“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所以“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因为年代久远、可参考的资料少,其实对颛顼和帝喾的记载很简短,而且语句形式上也非常相似,都写到了个人魅力、重视祭祀、测定节气时令,基本上是在黄帝的功绩基础上继续发光发热,但也有改善进步之处,如“修身而天下服”,开始注重自己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