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介绍及专业分析

   日期:2023-01-05     来源:陕西教育信息网    作者:无言剑    浏览:139    

外交学院介绍及专业分析

外交学院

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

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政治学(自定)

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重点学科(2个):外交学、国际关系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英语、外交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政治学、英语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法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法学、政治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经济、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法

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翻译(口译方向)、法语、日语

办学地址:北京市

历史沿革: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校名恢复为外交学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共建外交学院。

院系设置: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本科专业: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学院拥有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外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外交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一)外交学专业

外交学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外交外事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掌握外交学基本知识及外交实践运作,了解外交学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熟练使用外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二)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全球事务及其发展规律,熟悉国际组织运作机制,具有全球意识和创新能力,熟练运用两种国际组织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三)课程设置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国外知名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遵循宽口径、精外语的教学原则,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学生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基础课模块和外语学习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模块内的课程,使之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1. 外交学理论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外交学的内在逻辑,从政策上把握国家重大的外交外事决策。主要课程包括:外交学概论、外交思想史、外交战略、外交学经典原著选读、外交政策分析、外交决策。
  2.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的制度和运行规则,为提高中国人在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准备条件。主要课程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全球治理研究、联合国研究、多边外交、国际危机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等。
  3. 外交史与对外关系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外交史以及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现状。主要课程包括: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史、冷战史研究专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关系等。
  4. 国际关系理论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秩序,以及这一体系的演变史。主要课程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第五,国别地区研究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思潮。主要课程包括:政治学概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思潮、宗教与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美国政府与政治、中东研究、欧盟研究、东欧研究、英国政治与外交、当代非洲政治与经济、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等。第六,涉外事务实践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外交案例分析、外交谈判技巧、当代中国领事、公共外交、公共演讲、策略性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舆论分析与引导、涉外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等。为学生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英语、翻译等专业中挑选一个进行辅修,在完成所需学分及相关专业毕业论文后,符合学位授予要求的,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辅修制系统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将来处理跨领域、跨学科的外交外事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专业特色和优势第一,注重外语水平培养。外交学专业的学生要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学生要运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大量课时的语言教学为我系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本科生总课时中三分之一是语言类课程。毕业之前,我系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和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通过专业英语八级水平考试。除语言课程外,一些专业课程也采用全英语上课或者双语上课。第二,发挥小班教学优势。语言课人数保持在20人左右,专业课一般不超过60人。为了加强专业学习的效果,系里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专业学习导师。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并随时解疑释惑。第三,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在外交技能课堂上进行教学改革,外交谈判技巧、公众演讲、外事礼仪等课堂采用模拟教学;外交案例、当代中国领事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效果显著。

第四,大使登台讲授课程。外交学院的历届院长、书记,如吴建民大使、赵进军大使、曲星大使、袁南生大使、齐大愚大使等,以讲座、授课、座谈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鲁桂成大使、张宏喜大使、程涛大使、齐建国大使、刘贵今大使、张九桓大使、鲁培新大使等为我系客座教授,经常为学生讲授外交案例。

第五,教师亲历外交实践。作为外交部直属院校,我系教师有很多的外交外事实践机会,到中国驻外使领馆从事一线外交工作,亲自体验外交工作的真实挑战和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讲述外交学的内容。我系部分教师先后在中国驻英国、荷兰、坦桑尼亚、以色列、德国、英国、克罗地亚等使馆担任外交官。他们的外交官经历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密切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拥有一支十分优秀的师资团队,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学养深厚,海内外学术联系广泛,科研成果丰富。

(一)学缘结构合理,教育背景多样。我系在职教师27名,全部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良好的学缘结构带来了多元化的学术观点,拓宽了学术视野,有利于学生培养和学科发展。

(二)国际交流频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我系教师注重国际交流,通过访学和国际会议的方式,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随时将学术前沿带回到课堂,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我系教师国际访学、交流、调研的国家不仅有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土耳其、以色列、阿联酋、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朝鲜、埃及、南非、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见所闻无不成为丰富学生课堂的一手材料。

(三)科研扎实,学术成果丰富。我系教师注重以科研促教学,长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默默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发表了系列教材、专著、译著、学术文章、报刊文章、政策报告、课题报告,科研成果或发表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一流媒体,或递交到有关政策部门,为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方面使教学团队始终立足世界学术前沿,同时也有助于立足现实启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不断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四)教学经验丰富,被外交部、商务部及各部委外事部门聘请为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受外交部委托,我系从1996年开始,为外交部新入部干部举办了20期的外交外事业务培训,新干班大多数课程都由我系教师承担。我系教师还受邀为发展中国家外交官培训班、港澳公务员培训班、各部位外事干部培训班、地方外办的外事干部培训班进行讲学。2016年9月,高飞教授被邀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就“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讲解。

(五)教学成果丰硕,名师辈出。我系在多年教学中涌现出一批批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学名师,多项教学成果受到北京市级及国家级别表彰。高飞教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王春英教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苏浩教授获国务院特别津贴。我系陈涛副教授等青年教师的讲课也深受学生欢迎。我系传统优势课程“当代中国外交”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现代外交史”以及“外交学概论”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四、国际交流

我系与许多世界名校建立了学生交流的项目,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女子学院、康涅狄格大学、美国长老会大学、英国肯特大学、英国艾克塞斯大学、法国里尔政治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日本新瀉大学等。通过国际交流,学生们提高了语言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拓宽了国际视野,跨文化素养。

五、学生参与外交外事实践活动情况

我系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外交外事实践。在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外交谈判大赛、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等活动中,我系学生是重要组织者和参加者。组织和参与这些全国性赛事强化了我系学生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我系学生有机会去外交部参加接待日活动,旁听新闻发布会和蓝厅论坛,感受新闻发言人的魅力和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学生在校期间还能够参观各国驻华使馆,如新加坡大使馆、澳大利亚大使馆、荷兰大使馆、比利时大使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处等,并有机会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实习。这些活动都拉近了学生和外交工作的距离。

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国家重要外交外事活动,也是我系学生的特别优势。近年来我系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有中非论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共同体论坛、APEC峰会、亚信峰会、全球智库峰会、亚投行成立大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

英语系:本科专业:英语、翻译

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硕士研究生项目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翻译理论与实践和美国研究两个方向,并拥有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口译方向)授予权。博士研究生项目设有国际政治语言学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英语系硕士研究生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课程主要包括高级口译、高级笔译、翻译理论、翻译研究方法论、同声传译、视译、语言学等。美国研究方向课程主要包括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历史专题研究、美国政治、美国文学、美国族群问题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主要包括翻译概论、交替传译基础、高级口译、高级视译、同声传译实践、口译听力、口译工作坊、中西文化对比、中国国情讨论、国际政治与经济等。

英语系博士研究生项目国际政治语言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Linguistics)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为国内首个在国际政治与语言学之间进行交叉研究的博士研究项目,学生毕业将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国际政治语言学是以语言为核心要素对国际政治和国家的对外政策进行研究,强调语言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该项目主要开设国际关系理论、语言与国际关系专题研究、研究方法论、西方文化与哲学专题等课程。

外语系:本科专业: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国际法系:本科专业:法学

学院具有法学学士学位、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与外交学系联合授予外交法博士学位、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联合授予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博士学位。2012年,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被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

国际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学院拥有世界经济专业两年制硕士生,同时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合作招收和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国际经济关系方向硕士生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博士生。

注意:所有专业需要口试

外交学院2018-2010本科提前批录取分数统计1

外交学院2018-2010本科提前批录取分数统计1

望大家仔细阅读点赞并收藏!关注宋老师,报考无忧!

考高分网
举报 0 收藏 0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活动